销售咨询
默小海 默小武
技术咨询
技术支持
联系我们
免费咨询:027-86659055 fax:027-8665 9055 e-mail:sale@mskbio.com

  首页 > 技术文章 > 公司文献

热门搜索:elisa试剂盒/ 抗体
典型新污染物对罗非鱼/斑马鱼的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

新污染物一般是指环境中新出现的或新近引起人们关注的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等特征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食物和饮用水是人类摄入污染物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人们在食物和饮用水中频繁检出微塑料(MPs)和消毒副产物(DBPs)等典型新污染物,存在极大的健康风险。因此,为保障饮食和饮用水安全,对典型新污染物进行系统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揭示其关键致毒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罗非鱼和斑马鱼为毒性评价模型,探究了微塑料和消毒副产物为代表的典型新污染的毒性效应及机制,并基于DBPs 的内分泌干扰毒性效应非靶向筛查可疑关键致毒物质,为鱼类和饮用水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MPs 在罗非鱼体内的脏器蓄积规律是研究其毒性效应的基础。因此,我们采用Py-GC/MS 的方法检测了环境剂量MPs 短期暴露后罗非鱼主要脏器组织中MPs 的积累情况。实验结果发现,罗非鱼的鳃、肠、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均有MPs 积累,小粒径的MPs 颗粒更容易在罗非鱼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积累,而大粒径的MPs 颗粒则易于在肠道中积累。肝脏是机体代谢外源污染物的主要场所。因此,为进一步探究MPs 短期暴露后对罗非鱼肝脏的影响,我们采用H&E 染色、qRT-PCR、ELISA 和RNA 测序等方法,对罗非鱼肝脏代谢相关酶、炎症、氧化应激和病理损伤进行检测,筛选MPs 作用的关键信号通路,从分子层面揭示MPs 暴露对罗非鱼肝脏功能的干扰作用及其关键分子机制。实验结果显示,浓度为10 和100 μg/L 的0.1 μm MPs 暴露会引起罗非鱼肝脏脂肪变性。此外,环境相关浓度(100 μg/L)0.1 μm MPs 短期暴露后会引起内质网蛋白质稳态紊乱,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特异性激活PERK-eIF2α 通路,诱导肝脏氧化应激,最终导致肝脏脂肪变性。

2、我们选用斑马鱼为DBPs 毒性评价模型,通过斑马鱼的行为轨迹跟踪系统,评估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的DBPs 暴露对斑马鱼的行为学影响,并运用qRT-PCR 和ELISA等方法,从基因和蛋白水平评价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的DBPs 暴露对斑马鱼内分泌系统的干扰作用。实验结果发现,DBPs 短期暴露会抑制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并抑制其游动行为。不同处理工艺的DBPs 短期暴露会差异干扰斑马鱼下丘脑-垂体轴激素分泌系统。最后,我们基于DBPs 的差异毒性,结合DBPs 组分的非靶标筛查,对自来水厂各个处理工艺中的可疑关键致毒DBPs 进行了分析、鉴定。非靶向筛查结果显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和棕榈酸(Palmitic acid)等是诱导斑马鱼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可疑关键致毒消毒副产物。

综上所述,本研究工作充分说明了MPs 和DBPs 类典型新污染物的环境健康风险及致毒机制,警示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对待全球的新污染物污染问题。

鱼 CYP1A ELISA 检测试剂盒,鱼 CYP3A ELISA 检测试剂盒                              武汉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